車手詐騙陷阱多,一步錯恐誤一生

你可能在新聞上看過這樣的標題:「年輕人應徵打工卻成詐騙車手,遭法院判刑」、「大學生領錢遭逮,原來是詐騙集團的取款車手」——這些並非特例,而是愈來愈常見的現象。詐騙集團不只鎖定被害人,還精心設計手法找「車手」,用看似合法的工作機會,實則讓他們成為詐騙鏈條中的幫兇。

在許多案例中,車手都是在求職網站、通訊軟體或臉書社團中看到招募「兼職領款員」、「現金處理員」的徵人廣告。工作內容看似簡單,只要配合公司到銀行領錢、轉帳,日薪還高得令人心動。然而,一旦你按照指示去領錢或交收,就很可能接觸到詐騙集團的贓款,成為刑法上的「幫助詐欺」共犯。

一則近期新聞報導中,年僅 19 歲的大學生因貪圖 1,500 元報酬,在台北信義區替詐騙集團領取現金時被警方埋伏逮捕。警方調查發現,這名車手根本不知道自己領的是被害人誤信假投資平台所匯出的錢。他的辯解無法改變法律立場,最終仍被依幫助詐欺罪起訴。

有些車手甚至被利用為「人頭帳戶」開戶者,一開始只是受人指使到銀行開戶,之後帳戶即被用來收取詐騙所得。等到檢警追查時,帳戶名義人將面臨法律追訴,名下信用記錄也可能遭永久註記,影響未來貸款與就業。

成為車手的風險極高,除了刑責,還可能因不知情而被列為共犯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這些「車手」有時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,有時是迫於經濟壓力的弱勢族群,被詐騙集團利用、拋棄,最終承擔法律與社會的雙重代價。

我們要記住,領現金、代轉帳、提供帳戶資訊、出借提款卡,這些行為都可能觸法。如果工作內容聽起來過於簡單、酬勞又異常優渥,一定要提高警覺。尤其是透過 LINE、Telegram 等社群平台招募的「臨時工」,往往就是詐騙集團在找的下一位車手。

別讓一時的輕忽,變成一輩子的遺憾。


相關文章:哪些國家詐騙最猖獗?揭開全球詐騙熱區的真相

參考資料來源

金融防詐騙院長
金融防詐騙院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