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詐騙手法也與時俱進。近來出現一種讓人防不勝防的方式——語音詐騙。它可能不是一通陌生來電,也不是可疑的簡訊,而是你熟悉的聲音,卻傳遞著詐騙訊息。當我們越來越仰賴語音通訊、語音助理或語音留言時,詐騙集團也學會利用「聲音」來編織陷阱。
語音詐騙的手法有許多變化。有的冒充公務機關錄音,例如檢警單位或法院,以語音通知你涉及刑案、帳戶異常,要求你按鍵轉接客服。也有的是用 AI 偽造你家人的聲音,在電話中哭泣求救,聲稱遭到綁架或急需金援。這種針對「聲音信任」的攻擊方式,讓人往往在還沒思考清楚前,就已被情緒牽著走。
這些語音詐騙常搭配自動語音撥號系統,每天打出數千通電話,等待有人接聽後上鉤。聽到「您好,這裡是最高法院⋯⋯」、「您的健保卡異常已停用」或「這是稅務局語音通知」等開場白時,請不要慌張,更不要照著指示按任何鍵。真實的公家機關不會用這種方式通知民眾,更不會要求你在語音中輸入個資。
更進階的詐騙方式,甚至使用深偽技術(Deepfake)模仿親友聲音。只要從社群媒體或通話錄音中取得語音樣本,詐騙者便能製作出足以亂真的語音訊息。你可能會接到一通電話,聽見孩子或父母的聲音哭喊「我出事了,需要錢」,在慌亂中,就可能做出錯誤決定。這種詐騙利用人們對親情的敏感與焦慮,攻擊心理防線。
遇到可疑語音,不要急著回應,更不要依照對方指示操作。你可以先掛掉電話,直接聯絡該單位官方電話,或親自確認親友的安全。許多民眾在事後回想時會發現:其實當下的語音中藏有不少可疑之處,只是因為情緒被牽動,才放下了理性。
為了預防語音詐騙,可以考慮以下幾項做法:首先,與家人建立「安全密語」,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用來確認彼此身份。其次,避免在公開平台上發布大量錄音、語音訊息,減少語音被蒐集的機會。也建議下載來電辨識 App,提升辨識可疑電話的能力。
參考資料來源
- 內政部警政署 165 反詐騙專線:https://165.npa.gov.tw/
-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:https://www.fsc.gov.tw/
- 台灣資安情報分享與分析中心:https://twcert.org.tw/
- 行政院消保處資安宣導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