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經聽說,有人一夕之間被詐騙了數百萬元?又或者在新聞中看見,某位長輩因為誤信詐騙電話,傾家蕩產。許多人以為,只有貪心才會被騙;但實際上,詐騙金額的高低,常常與受害者的警覺性、資訊落差、甚至人性弱點息息相關。
詐騙集團會根據對象不同,設定「適當的詐騙金額」。對小資族,他們可能從幾千元、幾萬元開始,讓你覺得損失不多,進而一步步加碼投資;對退休族或資產豐厚者,則會透過層層包裝的投資平台或保證回報的說詞,引誘投入數十萬甚至百萬元資金。一開始可能先讓你「嘗到甜頭」,等你投入更多資金後,再一口氣將帳戶凍結、無法出金,讓你騎虎難下。
尤其在假投資詐騙中,「金額」往往被當作操控工具。當你試圖出金時,對方就會說需要先繳交保證金、稅金或手續費;你愈想拿回原本投入的錢,就愈可能陷得更深。這種詐騙模式,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只要「再多給一點」,就能解鎖帳戶、贖回投資,卻不知道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金錢陷阱。
此外,也有不少人因為情感因素,捲入「愛情詐騙」,一次就匯出數十萬元給素未謀面的網友。這類案件中,金額高低反而不是關鍵,關鍵是那份「願意為對方付出」的情感被利用,導致判斷力降低、防備心消失。
所以當你看到「詐騙金額」的報導時,別只是驚訝金額之高,而是要思考:**對方是怎麼一步步讓受害者相信自己?金錢之外,他們又操控了什麼?**真正有效的防詐,從來不是記住多少詐騙話術,而是學會在每一次決定匯款前,都先「冷靜三秒鐘」,問自己一句:「這個錢,是真的該給嗎?」
相關文章:加了LINE好友就被騙?小心這些「加賴詐騙」的常見手法
參考資料來源
- 內政部警政署 165 反詐騙專線:https://165.npa.gov.tw/
-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:https://www.fsc.gov.tw/
- 台灣高檢署統計資料:「詐騙案類與金額分析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