冒用金管會名義詐騙猖獗:別讓假公文騙走你的財產

詐騙集團的手法與時俱進,近年來更有不少不肖人士假借政府機關之名,進行層出不窮的騙局。尤其是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(簡稱金管會)這個名字,因為與投資、監管有密切關聯,被詐團頻頻冒用,製作出一份份看似真實的「公文」,試圖取得民眾信任並誘騙金錢。

這類詐騙的手法通常從投資話術開始。詐團會先聲稱有穩賺不賠的投資平台,鼓吹加入會員或匯款參與抽籤配股、股權轉讓等計畫。等到受害者信以為真、投下資金後,對方再以「金管會公文」為依據,表示資金必須經過審核或補繳保證金、稅金才能出金。這些公文往往格式齊全,甚至蓋有「仿真印章」,讓人一時難以辨別真偽。

然而,真正的金管會並不會主動寄送涉及個人投資的公文,更不會要求民眾透過電話、LINE 或網站匯款。所有與金融交易相關的通知,一定會透過合法金融機構辦理,且不會要求民眾點擊可疑連結或加入陌生群組。

面對這類詐騙,我們可以從幾個細節識破陷阱。首先,仔細觀察公文的寄件來源與內容措辭,若有語病、用語不當,極有可能是偽造。其次,凡是聲稱能「保證獲利」、「出金需繳稅」、「金管會核可」的投資資訊,都應立即提高警覺。任何涉及金錢動作前,務必透過官方管道查證,例如直接聯繫金融機構、撥打金管會或165反詐騙專線。

詐騙的可怕之處,不僅在於金錢的損失,更在於它披著權威的外衣,讓人卸下心防。如果我們對政府機關的名稱過度信任,卻未建立辨識真偽的能力,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下一個受害者。請記得:真正的公文從不催促你匯款,真正的金管會從不加入你的通訊軟體。

相關文章:假冒金管會或證交所公文?這是詐騙!


參考資料來源

金融防詐騙院長
金融防詐騙院長